说课稿

时间:2024-11-13 05:02:35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5、动手做做看》是本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上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从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学生,平时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第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本课的生字掌握的较为扎实。上课时,头一段时间会很认真的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觉疲倦,就会不自主的开小差。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上课喜欢听别人讲自己不怎么发表想法。总的来讲,学生上课比较积极,上课认真。

三、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朗、志”等1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却为,并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3、 通过理解伊琳娜的故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伊琳娜的故事,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科学合理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让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已具备了独立认知能力和简单质疑的习惯。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实验多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想、划、读、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思考质疑、交流过程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不但学懂这篇课文,而且知道今后应怎么做。从而使学生的读、思、说和写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件——伊琳娜和郎志万的图片

让学生来介绍一下他们?(学生介绍郎志万时,引导学生说出他的身份——科学家,并引导学生谈谈对科学家的印象)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巩固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子音,读通课文。

2、出示“郎、志”等16个生字,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最好是画出词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4、开火车读。齐读。以多次出现的形式巩固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默读思考: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奇怪问题?

2、引导学生回答此问题,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四)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读自悟,但学生理解不到位的老师要适时点拨。为了实施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将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个大部分中,第一部分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部分抓住伊丽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以课文内容为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读,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运用讨论交流评价等手段随着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伊丽娜为什么生气了?伊丽娜为什么又笑了”?明确伊丽娜情绪波动的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与文本对话,鼓励他们在空白处写出自已的体会,同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的话,了解科学家这样做的用意,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凡事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

(六)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引发学生讨论。

出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设计的是美工活动《装扮树》,是结合本月活动主题-----“叶子”而开展的。

一.我选择这个活动内容是因为:

a.活动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b.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c.幼儿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小手肌肉已经发展的不错了,对于绘画活动,幼儿已经非常熟悉,于是,在本次活动中,我又给幼儿提供了剪刀,加深了本次活动的难度。

二.考虑到半个月以来,幼儿对“叶子”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①.通过欣赏活动,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印象,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

②.引导幼儿大胆设计,并练习剪、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设计,并练习剪、贴的技能,因此这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使用剪刀。现在的孩子能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特别是剪刀这类比较危险的工具,但是,俗话说“心灵手巧”,所以,为了孩子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我还是让孩子联系使用剪刀。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与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①.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和了解。②.幼儿练习过使用剪刀。

2.教具准备:①.制作一棵立体的“大树妈妈”,更加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②.幼儿的操作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画好外形 ……此处隐藏12523个字……说明:这是口算加法的运用,简便算式为12.60+(2.50+7.50)=22.60(元),用了加法结合律。

问题2:买书包可以打八折,如果买1个书包要付多少钱?

说明:这是口算乘法的运用,算式为40×8/10=32(元),简便算法体现在先约分在计算。

问题3:买圆珠笔采取买1赠1活动,相当于1支圆珠笔多少钱?

说明:这是口算除法的运用,算式为4.40÷2=2.2(元)

问题4、淘气买1把尺子和1个文具盒,付了50元,找回多少元?

说明:这是口算加减法的运用,简便的算法为50—(12.60+2.40)=35(元)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计算。老师巡视:一是发现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看学生用的什么方法,哪些学生用的口算方法,哪些学生是采取笔算或脱式计算。请做完的学生举手,如果同桌两个同学都做完了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告诉学生:“如果我很优秀还要让我的同桌跟我一样的优秀,老师看看哪一桌的学生都很优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荣辱的意识。等全班同学都举手后,老师请开始做错后来经过同学帮助又改对的学生说说自己的错误原因并友情提示完成这道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1、创设逛超市购物的情境,问题里涉及加减乘除的口算方法,包含的口算方法较全面。2、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互动交流中养成自觉优化算法的习惯。学生在解决此问题的过程中,学困生可能是按照常规的方法笔算,优生可能是用简便方法口算的。因此,老师安排同桌学生独立做完后进行相互交流。平时学生喜欢对答案,老师利用这种心理,创造机会让学生对答案,并相互交流算法,进行相互评讲。最后全班点评,老师把展示机会给学困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完成这道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二:出示日常购物单,学会估算。

1、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互动交流

**超市

果汁

16.00

火腿肠

13.00

蔬菜

8.00

洗发水

23.00

洗衣粉

6.00

牙膏

3.00

问题:你能估算出共花了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写在本子上,想出一种办法的同学再想别的办法。老师巡视。学生都有一种办法后,老师再请学生小组交流,看看哪组的办法最多。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关注学生的自评、互评,并注意比较各种办法的适用条件。

设计意图:1、学生面对问题能主动想办法去独立解决;2、学生独立解决的方法比较有限或者没有办法能主动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3、在全班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学习别人的方法。

2、阅读教材,向书本学习。

最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79页,阅读教材看看书上有哪些估算的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刚才想到的,哪些是没有想到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

(1)淘气估算的购物的价钱一定超过40元,他的估算对吗?

说明:淘气是将最高位加起来,得出至少需要多少钱,这种策略称为“去尾法”。

(2) 妈妈带了100元钱,她够吗?

16→20

13→20

8→20

23→30

6→10

3→10

说明:这个方法是将个位上的数字进一,变成整十数进行运算,得出最多需要多少钱,这种策略是“进一法”。

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可以估算出结果的范围。这两种极端的情形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生不容易想到,需要学生向书本学习,因此安排阅读教材十分必要。

(3)淘气又估算了一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16 + 13 + 8 + 23 + 6 + 3 ≈ 70 (元)

↓↓↓↓ ↓ ↓

20101020 100

说明:这种“四舍五入”的办法,学生容易想到,这种估算的结果接近准确值。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时,学生汇报后就可以及时总结。

(4)妈妈是这样估算的:

16+23≈40(元)

13+8≈20(元)

6+3≈10(元)

40+20+10=70(元)

爸爸是这样估算的:

16+13≈15+15=30(元)

6+8+3≈15(元)

30+15+25=70(元)

说明:以上两种估算的策略是凑整(包含凑五或凑十),学生也容易想到,这个估算的结果也比较接近精确值。

2、方法小结,比较异同。

小结:这些策略很难判断谁优谁劣,生活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估算策略,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1、学生利用口算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情境,明白估算的重要性;2、知道估算有哪些策略,每种策略适应的问题情境;3、这些策略没有优劣之分,主要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运用口算方法与估算策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牛排每千克12.60元,小明买了2千克,店主收了小明26.20元,对吗?

说明: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单价不到13元,2千克应不到26元,所以店主错了。

上衣每件55元,现八折出售,爸爸带了50元,够吗?

说明: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八折”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对打折后的服装价格进行估算,用60元打八折后是48元,因此原价55元的服装八折后不到50元,爸爸带的钱够了。

3、李阿姨在超市买了2袋米(每袋35.40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

说明: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估算的,注意学生之间不同策略的交流。可采用“去尾法”,两袋米超过70元,牛肉和蔬菜超过20元,鱼超过10元,加起来超过100元,所以不够。

设计意图:各种估算策略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同时巩固口算的方法。

五、教学预评

本节课创设了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首先是提供“店长推荐”的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口算方法和技巧进行口算价钱,并关注学生的口算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帮助改进。第二,提供“淘气一家的购物单”,让学生运用口算方法和估算策略进行估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在各种方法和策略的比较和运用中,让学生明白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让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把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运用口算(含估算)的各种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计算教学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